【昆明德语培训哪里好】细细体味,总会突破德语中发音难题
德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比英语要大很多,很有些似古代汉语的书面用语和口语的区别,往往学了很长时间,报刊、杂志还是看不大懂。但是以上的这些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首先,只要肯下苦功,发音关是没有过不去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音盲点,就中国国内不同地区而言,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地区的人,就L和N不分、S和SH不分,但是经过锻炼总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同样只要肯于细细体味,总会突破德语中这些大家觉得很奇怪的发音的。
在语法的条条框框中填入适当的德语单词就形成了语言。要想看懂复杂的语句,要想把话说的准,要想文章写的对,就得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语法和词汇都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两者都是在初级时比较需要打好的基本功。但有人持另外一种轻视语法的观点,这里说的是某些专家。他们反对背语法的条条框框,他们认为语言的表达---例如说话----应该靠语感。说话应该是一种想说什么就能脱口而出的行为,说话时大脑里不应该先去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然后再说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说话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需要预先思考语法的逻辑思维。例如我们说汉语时就完全靠语感,从来就不会去考虑它的语法结构,学德语也应该如此。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只需要知道这句话本来就是这么说,并且要不断的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养成自然。
学德语的同学们常会羡慕那些已经能同德国人顺畅交谈的学习者,心中默念本座何日也修到这般境界。但是内行看门道,能够与母语者无障碍沟通无疑是一个炫酷的技能,但绝不能证明某人的德语就一定漂亮扎实。“读写永远是听说的基础。”后来我的个人学习体验证明此言不虚。语言用进废退乃是常识。而接触、运用德语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读写能力无论进步还是退化都比较慢,而听说能力则恰好相反。一个读写功夫扎实、内功深厚的学习者,其听说能力绝不一定强,但他只要有心稍加练习,听说能力就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与之相反,一个一开始就没有打好读写基础,只重听说实践的学习者,他的德语沟通能力在短期内可能很强,可以和母语者侃侃而谈,但只要脱离语言环境几个月,其语言能力会迅速退步,而且很难捡回来。
背诵是提升熟练程度,而不能培养出能力。德国大学对大学生的要求恰恰是在能力方面。因此,考试题所偏重的也必然是能力方面的考核。因为,德国大学希望通过德福考试来考察一名学生是否具备了在德国大学学习的能力。有了能力,才能真正学懂、学好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忽略在外语学习中的能力培养,自然无法在德福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当然,这并不是说熟练程度的提升不重要,但学习必须要有方法,而学习方法的基石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推理和联想。